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 >

寺院地宫骨灰存放_寺庙融资指导
2016-11-25   
   这几年接触不少关于佛教“地宫”型的殡葬模式,特别是近一两年来遍地开花,无论是商界大佬还是社会人士,纷纷加入其中。最近有不少朋友咨询这种项目的操作和可行性,无论你是正在做的,还是想做的,我仅作为个人观点仅作参考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:
  一、模式起源(不限于佛教):所谓的“地宫”殡葬形式其实就是骨灰的集中存放,最早在法国流行,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以日本、台湾为范例,而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在香港、澳门流行。众所周知,日本、台湾岛国,土地资源少,人口的不断增加,使得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国家政策原因等。香港、澳门,在这段时期属于英国和葡萄牙管辖,当时并不受到国家民政管辖,在国内并不常见,其原因不言而喻!与佛教文化结合的模式起源:据我所了解,以佛教结合的形式应该起源于台湾。在大陆有民政部门主导的骨灰堂,但与佛教文化无关。与佛教、道教结合的为何在近两年如此兴盛,在我个人看来有两个原因,首先是有成功案例,加上投入少,回报高。再有就是国家近十年以来陆续推动的殡葬改革政策,特别是2012年10月国务院及十部委出台的关于殡葬改革的若干意见,加上中国老龄化加剧这一趋势更推动了遍地开花的局面。
  二、关于投资模式目前有三种形式:第一种是以捐建建筑形式获取经营管理权,在一定年限或周期内全权移交寺院,如成都文殊院、圣水寺的极乐堂可作为成功案列。第二种是以寺院为依托独立开发自主经营,寺院予以一定的协助,如大庆净觉寺的海汇楼。第三种形式就是完全自主开发经营,只是加入佛教、道教、伊斯兰教元素和理念,如宝光塔林等,在文化元素上多元化。三、合法性问题在国家殡葬政策范围内,任何殡葬形式,都需取得民政部门的殡葬经营许可证,未取得均属于不合法行为,无论是以寺院建筑或自主性开发,若以寺院,还需有民宗部门许可,其他均按照常规程序。但在目前有很多地方都未取得民政部门的许可证,都是以捐赠功德形式回馈骨灰存放位的模式,由于建筑已建成,以信众为基础售出大量格位,虽然受到一定的打击和制约,这种迟早会随着政策的改革,合法化。
   建议: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,在20年后,中国人口会出现空前的断代,也就是说这20年中死亡率会集中增加,再有国家推动殡葬改革,节约土地资源,这种集中存放形式已经受到认可和推广,并逐步取代传统公墓形式。人人都要死,人人都要葬,这是一种刚性需求,但无论是那种开发模式,合法化是关键之一。无论你依托的是佛教文化还是其他文化,最终的是服务,台湾项目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服务,并非营销模式,我们不再单单的听你给我讲祈福、保佑平安、西方极乐世界的故事,而是你在给人们一个可以体验的旅程,这个旅程是一个有血有肉,可以感知的。做这样一件事业你不能当一个项目来做,而是一个事业,神圣而庄严,要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,你不能只关注能放多少个骨灰,能卖多少钱,你面对的有多少市场,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市场。你真正关注的是如何用用最庄严、最高的仪式对生命的礼赞,最能体现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,最能满足我们追思祭拜亲人的方式。而产品本身只是一种附属品,你不是卖产品,也不是文化,而是一个有文化的殡葬服务体系。
上一篇:2016佛像拍卖
相关推荐